关注盐城市书协官方微信。获取展览预告、书家推荐,书法交流等信息。
浅谈当代书法艺术与欣赏

    中国书法是世界上唯一可作为艺术去观赏的字体,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传承下来的独特而珍贵的瑰宝。而这门艺术的玄妙、抽象、多变更是融汇了书者的笔法、墨法、章法和字法的内在思想灵感、文化积淀与感官享受的集结体艺术。特别是笔法在运笔的过程中有着笔势、笔意、笔画和字态的集中反映。古代,人们从小开始学书写字就使用毛笔,所以人人能操之即用,那时候的书法只是生活、工作的实用之技,只是因为需要才人人用之,即便这样也不是谁都可以称作书法家的,自古到今也不是代代都能辈出书法艺术大家的。五千年来每个朝代被推崇的书法大师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也是区区可数,更何况当今是个电子产品普及、数字科技高速发展,写字已不再成为需要,更不是技能,会说不会写、提笔忘字已成为许多人的通病,所以当代能被称之为一代书法大家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当今时代,浮躁之心态、功心利欲之行为充斥着社会的每个层面,书法艺术领域也难以幸免。各领域的名人及一些公众人物为了给自己的头衔、桂冠上增加一些价值或光环,抑或在场面上可以彰显自身的修养和品位才去拜师学一点书法的皮毛,再者依权势跻身于各类书协、评委之宝座,实现钱权、名利交易的人也在为数不少。这就不难理解这个时代为什么难出艺术大家人才、难出高品味、超越传统的书法作品了。缺少伯乐的时代,焉能有千里马的辈出?
    前一段笔者在电视上看到北京电视书法大赛的几个评委讨论参赛作品的播出节目,谈到作品的错别字时竟然举例“歷”的下面不是止,是日;繁体“武”的下面山是错误的等等,而且评委们还鼓励书法者应用简化字为主写作品。我不敢妄加指责评委的水平如何,但至少在媒体和公众面前应谨慎发表不确定、误导和误人书者的言论。中国的汉字从甲骨文的象形开始到现在的简化字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过程,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很深的背景现实、环境需求及政治影响,许多文字在每个时代的碑帖里有不同写法,更何况汉字的同音不同义、同义不同字的语言魅力之深奥,令多少国际学者都惊叹不已,而我们的一些国人却要逐渐淡化它的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再者,繁体的汉字在书法创作中能体现出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想象空间,相同的字在各字体中有不同的写法,同字体中也有多种写法,这就是汉字体现出的艺术观赏魅力所在。更何况当今书法不再是作为实用工具而出现的,它是作为一种传承的文化艺术,乃至修炼书者的心智、陶冶书者的情操、体现时代文化底蕴的一门古老而厚重的艺术再现,所以书法不可仅限于模仿、读诵,重要的是在继承古人的基础上,创新出高品味、高境界、能让观赏者达到感官享受的真正艺术作品。
    当今书法作品纵观展现,多数则仅仅停留在临仿阶段,从小到大、从低到高层次的各类书法展览、笔会等,动辄数百件、上千件的书法作品里似乎能看到的只是将历代书法家的作品复制和再现,无论是参展形式、装裱技术的含金量,还是媒体的宣传能量,从蝇头小书到摩天大字,五颜六色的纸张,五花八门的形式,五彩纷呈的墨迹,还有五光十色的论坛,都可以让你瞠目结舌、惊讶叹之、五体投地,却独独找不到一幅可以让你产生激动、震撼感官的作品,而大大小小的书协会员、书展评委、参赛作者们只陶醉在获奖入展的沾沾自喜中。有些好的作品不能入展,究其根源,暂且不说评选过程中的灰色或黑色地带有多深、多长,更多的是评委们或观赏者只用规范、好看或者用古代碑帖的尺度去衡量、去评判,而不是去看它的笔、墨、章、字法的运用、看它点、线、面的体现如何,也没有站在欣赏艺术品的高度去看作品字里行间溢出的境界和味道。有一位书法知名前辈曾说过:“如果一幅作品在展览中能与古人和今人在风格上拉开距离,并且在众多的展品中一下子就跳了出来,很抢眼、很有冲击力,能让书法专业人士在内心感到震撼和激动,那么,作品就彰显了品味和格调。也提升了书法艺术欣赏的境界。再者,点的动感、线的弹性、面的铺开都能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且体现书者的功底”。这样的作品没有俗媚之态,如高山峻岭、行云流水、古朴典雅、天然而成,反之也仅仅是一幅字而已。
    就现阶段来说,好的书法作品也不是任何人都能看得懂、都能接受的,包括一些书法家。欣赏艺术作品的眼界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欣赏者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思想内涵及深厚的社会阅历等。其结论:不被多数人接受抑或不被当今业内界人士接受的作品,也许就是未来的书法艺术精品。
    如果书法仅仅停留在临摹,缺乏创新的阶段只是一种传统的基础文化,临摹技术再高也是无法超越古人的,即便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也不可能是二王出世、鲁公再生,只是形似神不似,或有形无神。著名的碑帖都包含了作者当时的历史背景、事件环境及心境思绪的。一件好的作品应该是有思想内涵、文化底蕴做铺垫的,为什么古人的作品感人,而今人的作品不感人呢?归根到底还是缺乏思想境界和高雅品位的内在物质。 
    而现在的好多书法教师也懂得学书必临古的道理,只是一味要求学者临帖要不差分毫,碑帖临了几十本,学了十年八年,依然不会创作、找不到自己的笔风,难以让学者脱帖创作。这就让好多书法爱好者们走了弯路、误入歧途、望而却步,也是这个时代学书法的一个误区。
    学书者都知道书法艺术的学习临摹、创作审美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内在条件是要对这门艺术有纯粹的追求和热爱;外在条件是要有幸遇到一位好的老师,有正确方法、循序渐进、因人而教,能激发兴趣、培养眼光、提升品味;加之主观勤奋、刻苦的临创,有了这些条件也许才可规范的学好这门艺术。对初学者来说正确掌握“四法”的关键,会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好多人学了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都无法做到笔法的正确运用,所以一生都没能创作出在视觉感官上有很强冲击力的作品也就不足为怪了。一个书法者不会娴熟的运用“四法”临创作品,也就更谈不上对书法艺术欣赏的眼界品味了。 
 

更多
【郑重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盐城市书法家协会”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市书法家协会,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市书法家协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盐城市书法家协会)或未注明来源”的作品,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QQ:2511043441

书法辞典   南通书法网   鹿鸣书社  名家名品信息网  岸柳书法网   国画批发  拾贝轩   书画 >>

© 版权所有  盐城市书法家协会 苏ICP备15036332号-2  电话:0515-88333575  联系人:郑尧春 QQ:2511043441  网址:www.ycsfj.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