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说,“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见神采”,“低碳生活渐成风尚,温暖的生活气息、复苏的忙碌劲头,诠释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的追求,也展现了一个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中国。”
甲辰龙年的春节向我们款款走来,远行的游子踏上了回家团圆的路。“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作为春节最具意义的标配——春联,是笔尖上弥久留香的年味,更是中华民族悠久绵长的节日独创,最能体现红红火火、幸福吉祥的寓意。春节期间,我市书法家们以楹联展的形式,陪伴市民共庆新春。
楹联,指挂或贴于楹柱的对联。又称楹帖。相传始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餘庆,佳节贺长春。”宋时用于楹柱,故此得名。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独特形式,它以墨绝纸壁之间的搭配为特色,结合语言的美感和文化内涵,给人欣赏和思考的空间。楹联的特点是言简意赅,字数有限,上下联对比工整,内容可以是祝福、赞美、劝勉、教育等各种主题,通过富有艺术性和表现力的语言形式,将思想和情感以凝练的方式表达出来。
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楹联不仅具有文化传承功能,还承载了大量的历史和人文信息。从楹联中,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时代氛围以及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楹联的创作和欣赏也与时俱进,与时代同频共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本次楹联展以翰墨为介,篆隶楷行草五体皆备,格调高雅,以美好祝愿为创作主题,以红色宣纸为底,以楹联格式入笔着墨、落款钤印,表达对祖国繁荣昌盛的祝福和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
龙行龘龘,前程朤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