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盐城市书协官方微信。获取展览预告、书家推荐,书法交流等信息。
施江城作品欣赏

《云开峡江秋气爽》


《轻舟飞越万重山》


《江畔人家》


《长江三峡图卷》(选段之宁河清韵局部)

    施江城,1946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武进。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对外友协艺术创作院艺委会主任、文化部中国国际书画研究会理事、中央文史馆书画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中国长城画院副院长、湖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湖北省文史馆馆员、曾任湖北美术馆馆长、武汉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现居北京。

    曾为中南海、国务院、中宣部等重要国事活动场所创作巨幅长江山水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重要美术展览。多次应邀赴美、日、俄、新加坡、波兰等地进行学术交流及展览访问活动。  

    曾创作《长江三峡图卷》、《高峡平湖图卷》、《三峡史诗》巨幅通景山水画以及《巴山行旅图》、《云开千峰秀》等多幅以长江为题材的作品。长60.55米的《长江万里图卷》历时5年完成,全图分为十卷,不仅画出了长江的山水风貌,而且艺术地再现了长江文化,再现了已逝去的长江绝景,令人心胸开阔,荡气回肠。

    2007年《三峡大坝合龙》通过“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工程”评选,为该题材学术负责人。2008年为北京奥运会主场“鸟巢”中方贵宾厅创作巨幅主题画《云峰会峦图》。

    在当今画坛,说起长江就不能不提起著名长江山水画家施江城,谈到施江城就不能不想起长江。二者联系如此紧密,这是画家的荣幸,更是母亲河的荣幸。在长江摸爬滚打了近40年的施江城走到了长江的心灵深处,他不仅熟知长江的过去,见证了长江的现在,还用一个艺术家的肩膀承接着长江文化的精髓。如果说施江城2006年完成的《长江万里图卷》以史书般的画面再现了已逝去的长江绝景,那么今年5月份将完成的重大历史题材作品《三峡大坝合龙》,将呈现天人合一的历史瞬间。

    一头蓬松的卷发,自由而随意地飘扬着;牛仔裤、棉布衬衫、短风衣,像随时要远行;快速地说话,快速地开车,或许是多年在长江摸爬滚打的原因,他的行动如年轻人般敏捷……刚过耳顺之年的施江城,事业顺风顺水,说起家事也是满脸开心,尤其是谈到两岁半的孙女,疼爱就像没遮没拦的江水……

    3月22日,在一个笔会临近尾声时,记者见到了施江城,他准备第二天赶回武汉去为重大历史题材创作收尾。就在北京城南的一家汽车4S店,我们的谈话从《三峡大坝合龙》开始了。


    成功入选重大题材创作

    “我的《三峡大坝合龙》已经接近尾声了,5月底前交稿。”施江城略显轻松地说。而谈及3年前的入选过程,就颇有故事了。

    在2005年,国家投资1亿多元,启动了“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由国家斥巨资进行的一次规模最大的美术创作活动,旨在用艺术手段展现1840年以来中国重大历史事件,由各地学术带头人创作出具有强烈艺术魅力和鲜明时代特征的美术精品。因此,对艺术家的资质和艺术特点有着严格的标准和要求。经过一年多的申报和遴选,最后确定工程创作者共有115名(组),分别完成106个选题的创作,其中国画、油画、雕塑分别创作40件、55件和20件。以山水题材入围的,是施江城和原国家画院院长龙瑞。

    说起入选的过程,施江城还有段插曲。2006年7月,为了庆祝青藏铁路通车,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部分知名艺术家入藏,施江城就是其中之一。在路经西里的时候,停了一天,画家们创作了些作品,捐助当地建希望小学。就在准备上火车时,有电话通知施江城,赶快画《三峡大坝合龙》的草图。听到这个消息,施江城措手不及,当时别说是资料了,连张像样的纸都没有。情急之下,施江城就从速写本上撕下两张纸,用速写笔画了些草图,然后邮寄了回去。

    “幸亏我对三峡大坝结构等各方面很熟悉,否则那样的情况下根本没法画出草图来。” 施江城笑着说,如果电话不通呢,如果没画出来呢,就只能跟这个重大事件失之交臂。


    改变人定胜天思想

    2007年《三峡大坝合龙》通过“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工程”评选,施江城成为该题材学术负责人。“比参加全国美展难多了”,施江城笑着对记者说,幸亏自己对长江太熟悉了。“我觉得自己挺幸运的,作为一个画家,能参与国家重大题材的绘画,是梦寐以求的。” 这就如他在一篇文中所言:“我们正站在历史的交汇点,目睹长江三峡历史性的切换。渐行渐远的沉重脚步,带走了三峡的激流险滩、纤夫栈道、船工号子;而大坝的雄姿、平湖的妩媚、新城的广厦已出现在我们面前。三峡巨变,是中华文明大跨越的缩影。这也是闪光与升华的时刻。如果我们漠然、迟疑或无能,就会稍纵即逝。” 

    创作时他决定,把“大坝放在合适的位置”,把山画得很伟岸,来衬托大坝,而把人画得很渺小,以此来表现天、地、人三者关系。“我的立足点,首先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其次是人对自然的改造。”施江城说,大坝截流,这是时代进步和民族复兴的表现,但要改变人定胜天的思想,我们可以建设、改造自然,但不能破坏自然。这就如他所说:“当此高山激流之间,我常叹人的渺小,更赞人的伟大。”


    我为画长江而来

    从1984年一个人历经千辛万苦到达长江源头,站在沱沱河岸边下决心一定要画长江,施江城就为自己选择了一条极为艰辛的艺术之路,到今天仍是欲罢不能。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个事情,只能这么干!

    在近40年的时间里,他几乎走遍了长江的每一段,就如美术理论家陈方既所言:“他(施江城)登昆仑,溯江源,入虎跳,闯金沙,游蜀山九水,过荆沙九曲,登五岳,飘五湖,下东海,走西川。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行程何止万里?” “我走长江可以拍部连续剧了。”施江城笑着说。

    50岁的时候,他完成了20余米长的《长江三峡图卷》,张仃为其题了画名。亚明称此画卷是“近代不可多得的上乘佳作”。2006年他又实现了自己一个重大心愿,历时5年完成了60多米长的《长江万里图卷》,像一部浩然荡气的史诗,艺术地再现了长江的全貌,成为当代画坛上第一个用笔描绘长江全景的人。


    画出当代长江文化精神

    长江到底该怎么画?是画其源远流长呢,还是画其无声无息呢;是画其山色江声呢,还是画其樵夫渔家呢;是画游客的醉不知归呢,还是画冒险者的浪遏飞舟呢;是画画家眼里的绚烂多姿呢,还是画诗人眼中的如梦如幻呢;是画思想家的经韬纬略呢,还是画政治家的胸怀天下呢……一系列问题摆在面前的时候,许多人“想而却步”。

    “长江文化的精髓是流观宇宙大生命的运动意识,是一种天地云水交融混响的包容意识,是一种相生相克,周始无穷的永恒,是一种瞬息万变而又众流归一的气韵,是一种绚丽深邃变幻莫测的神秘……”正因为他知道长江文化的美学精神是一种“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流观宇宙大生命运动意识,艺术家、大自然、艺术手段就如长江中的船长、江流和船,三者合一, 才能击水中流,他笔下的长江才得以“生存”。

    “我的心目中,一定要画我们这个时代的长江,让后人看了,哦,原来长江是这样的,体现出当代长江文化精神,这样的作品才有流传价值。”施江城说,唐宋元明清,各个时代对长江有不同的感悟和传承,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文明才得以生生不息,代代相传。而作为当代的画家,有责任也有必要,把这种文明相传下去。为此,他呼唤更多的人,重视我们长江文化的精神。

更多
【郑重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盐城市书法家协会”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市书法家协会,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市书法家协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盐城市书法家协会)或未注明来源”的作品,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QQ:2511043441

书法辞典   南通书法网   鹿鸣书社  名家名品信息网  岸柳书法网   国画批发  拾贝轩   书画 >>

© 版权所有  盐城市书法家协会 苏ICP备15036332号-2  电话:0515-88333575  联系人:郑尧春 QQ:2511043441  网址:www.ycsfj.com    返回顶部↑